如何看懂鈴薯的聲音視覺圖

2021-05-21

前言

『Final旗艦調音下放之作「Final A3000 / Final A4000」』這篇文章之後,鈴薯將會固定一個三頻分佈圖十維雷達圖來幫助讀者更好理解鈴薯的聆聽的聲音基準是怎麼量化的。

首先薯要先講個大前提,「每個人的聽感都不盡相同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光是對於高中低頻的量感感受,就會有所謂年齡上的退化差異了,也會因為喜好的歌曲進而導致對聲音的要求而有所不同,所以薯只是盡可能客觀的將我聆聽到的聲音用最直觀的方式呈現在文章內。

如何將筆者的聽感與自己的聽感之間所產生的差異解讀出來並帶入進文章內理解,才是薯認為觀看任何耳機音響類相關文章最重要的事情。

也由於這篇文章是純講解性質,薯就不在文章上多做美觀處理了(只是懶)。

三頻分佈圖與十維雷達圖

首先要先來講解到,薯在聲音講述的視覺化上會分成兩種不同的圖表去製作。

三頻分佈圖

薯會將聲音的三頻「量感」,而非質感或總體表現,僅僅單純只有量感的分佈情況給量級化。

但這並不意味者,高頻多就是聲音亮刺低頻多就是轟頭炸耳,量感的多寡只能引響對各聲音的體感多寡而已。


十維雷達圖

所謂十維雷達圖,顧名思義就是將雷達圖的相性拉至十個類別,

其中有七項為固定類別:聲底解析人聲音場結像動態力道

而剩餘三項是特殊指向,有可能是耳機的特殊調音或特色,文字的敘述並不能表現出量級,所以會將特別需要解釋的特殊指向添加至此。


兩種圖表相輔相成就能較為明確的表達薯的聽感總結,當然只看圖片是無法完全理解更多細部聽感的,所以圖表是用來在看完全篇文章後,作為總結使讀者更能產生共鳴使用。

圖表解說

「基準值」
首先這兩張圖表都有基準值的存在,也就是所謂的兩個對立端之中的平衡點
三頻分佈圖被分成七個段落,而十維雷達圖被分為五個段落。

在薯的聽音觀內,過度極端值永遠不是甚麼好事情,所以並非是數據分佈的比較多就是好比較少就是糟糕。
薯的圖表也是依此觀念下去製作的,基準值的兩側並非好壞而是兩個不同的指向。

三頻的分佈薯的認定內是有一個基礎量感,三頻如果都達到這個量感就是所謂的均衡健康
所以三頻的兩側指向是基礎量感的比較級,偏多偏少

十維圖相對複雜些,每個相性都有兩種相對的指向。並非指向A(外側)就是好、指向B(內側)就是少,詳細下面會解釋。
十維雷達圖裡你只能從中得到整體聲音的方向性,而非好壞。


「十維詳解」
接下來讓我們來詳細的看一下所謂十維,其中有分為相性與指向。

相性即為耳機的某一種指標,所以相性會有兩種相對級的指向。舉例像是聲底,就會有冷調與暖厚兩個指向。
指向則為已經定的一個方向或標準,那他就會像三頻一樣,有所謂的基準值,前後各自是多或寡抑或者大與小

其中有七項是固定的相性或指向,剩餘三種通常是耳機的特殊調音或是特性,這種就會歸類在指向,採基準值制。
而因為是特殊指向,一定是他比較起來額外還有這種聲音特性存在,所以特殊指向基本一定會超過基準值,除非我是標進去要特別提反指標類型的話(基本不會有)。

P.S以上所述之相性、指向只是為了方便解釋而被薯抓來用的詞彙,通常敘述時並不存在此說法,就算有也不跟薯的用法一致,所以只拿來看這圖用就好。

結論

描述聲音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薯在思考過程中曾想過非常多可以嘗試的面向,希望能盡可能讓讀者能夠一看就馬上擁有一個畫面感。

當薯在與朋友討論如何將聲音視覺化時,產生過很多不同的想法出來。其中一位朋友丟出了一張梗圖(左圖)使薯當頭棒喝,對啊!就是這種概念。雖然這張圖是純搞笑用的,而且實際結果有點以偏概全。但確實能夠用最直接的方法讓人對聲音擁有畫面。

薯也曾嘗試用文字雲的方式(右圖)想構築出我第一耳下去的最直觀感受,用顏色與大小去做區分。但結果稍嫌不盡理想,而且不夠直覺,畫面略嫌雜亂。以產生共鳴來說,或許不是最佳的一個解答。但以表達筆者當下的直觀感受,這或許是可以考慮的一個方向。

總之目前會先使用雙圖表的方式來進行往後的心得創作,如果有甚麼好建議的話,也歡迎提出跟鈴薯討論喔!

https://potatolim6.cms.webnode.tw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